本网讯 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才有意义?是庸庸碌碌、虚度年华,还是满腔热忱胸怀大志?在重庆就有这样一位“好心人”,他用四十五年时间坚守在公益路上,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。
不管是烈日炎炎的盛夏,还是北风凛冽的寒冬,几十年以来他都一直坚守在公益的路上,为数万人带去了爱心帮助,他就是重庆市慈善总会志愿者总队队长刘崇和。
五十多岁的刘崇和自幼家境贫寒,经常饿肚子,是吃百家饭长大,从小得到了左邻右舍众多的帮助,他从小立志,长大一定要报答社会对他的这份关爱。
据了解,刘崇和从小爱好电子产品,对无线电特别感兴趣,为了学习无线电知识,他把零花钱都积攒起来买书籍自学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正是学好了无线电技术,让他在几十年的公益路上帮助了数万居民。
从虎头岩到中梁山,从黄沙溪到石坪桥,从杨家坪到歌乐山;在重庆的大街小巷,你可能会遇到一个50多岁的中年男子身背帆布工具包,上门免费为群众修理电视机、收音机、洗衣机、冰箱等家用小电器。每到之处,见没有水了就去挑水,屋子脏了就打扫房屋,衣被需要洗的他就动手洗涤,那个人就是他,大家都叫他“活雷锋”刘崇和。
1997年8月,刘崇和、刘崇华两兄弟在歌乐山中梁镇承包下2000多亩荒山植树造林,现在打造已成为老百姓纳凉的绿色志愿者基地。
1998年10月,举办了全国首个农民丰收科技成果展示节,帮助山区农民们增收1.9亿,同时还帮助了多家小微企业并走上了致富之路。
从70年代到90年代,他照顾的烈属老人张德芳达11余年;为残疾老人徐志坚义务担水达7年之久;为巫大清老人修房补漏、拿药看病等好人好事不计其数…
2013年6月,刘崇和带领队员在四川汶川、雅安、珙县,重庆綦江、合川、万州、璧山等地开展抗洪抢险救灾和送温暖、献爱心服务活动。
2020年2月的一个中午,在九龙坡区杨家坪公厕内,眼见一位老人因病摔倒粪便糊身,正当人们围观时,又是刘崇和冲锋在前将老人扶起,通过电话联系到了老人的孩子,并及时将老人送到医院就诊,随后他默默地转身离开。周围的人望着他背影说:“好人啦!”
今年抗疫期间,刘崇和还带领“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”活跃在城乡社区,全力配合工作人员开展防疫、消毒、测量体温等工作,并发动爱心人士向武汉疫区捐款捐物价值数万元。
“做好事、行善事”永不停歇。据不完全统计,四十多年来,刘崇和带领他的学雷锋爱心团队为广大群众义务“做好事、行善事”上万次,团队的队员还将自己省出来的零花钱捐给弱势群体、贫困家庭、留守儿童、灾区等困难人群,累计捐款上千万元。
据悉,曾有众多居民四处打听他的名字,询问他的工作单位,但始终没有消息。直到有一天,某社区工作人员见到他带的一本书上签有“陈启军、王桂林、刘崇和”的名字,便认定这就是“线索”,于是立即托人去查找他们的住址信息,结果全市却找到四位名叫“刘崇和”的人,通过排查最终找到了他的办公地点,群众纷纷自发组织送上锦旗致谢!他微笑着说:“我做的这些还远远不够,感谢大家的认可!”
“几十年坚持学雷锋,为群众做好事行善事是值得肯定的”,原市委多位老同志曾这样称赞刘崇和。